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公务员的职业形象

公务员的职业形象分为三种:一,文化知识修养_掌握业务技能,具有广博知识1.提高理论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与其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行政管理知识,科学运用行政管理方法,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学习公文写作知识,掌握其特点和程序,保证政府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学习计算机知识,实现办公自动化二,语言修养-说话讲究方式方法,语言讲究科学艺术日常用语力求标准和适用.语言力求确切简洁,语言要有逻辑性三,礼仪修养-服饰装扮合适,待人接物懂礼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仪表举止,体现了国家机关的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所以,良好的仪表体现了职业形象,也体现了国家形象,又可以起表率作用

什么是公务员的职业形象

2,如何树立良好公务员形象

公务员的形象是政府工作形象的代表 ,是公务员自身素质及政府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也是公务员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的表现。公务员形象的树立是以公务员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及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来支撑和规范的。公务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着装要庄重得体,而不能过于随意化、个性化。虽然穿什么衣服是每个人的自由,但办公室毕竟不是超市,也不是休闲娱乐场所。公务员的着装,事实上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权力、责任、形象的外在表现,规范的着装,是由现代社会管理者的本质决定的。“人靠衣裳马靠鞍”,一定程度上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大多是从服饰开始的,公务员也不例外。穿一身得体的衣服,不仅能体现出职业特色,也会使公众对国家机关整体的工作效能和精神风貌产生良好感受。这既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也使着装者有一种职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公务员仪表仪容是公务员在社会上保持良好形象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注重公务员仪表仪容美,是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一方面,服饰要素雅、庄重、整洁。从发型、脸型的梳理、清洁、卫生等细节上加以注意,不要蓬头垢面,也不要浓妆艳抹,要穿戴得体,着装规范,不要穿背心、短裤、拖鞋,上衣袖子不要过长,穿西装衬衣、领带、袜子颜色要和谐搭配、要平整干净,不要歪歪扭扭、皱皱巴巴等给人一种懒散、缺乏热情的印象。总之,要整体符合身份、素雅大方。二方面,要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头、脸、口腔、牙齿、指甲的清洁,要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服和鞋袜,勤修剪指甲,保持干净卫生。三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雅的举止。如不要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上厕所要自觉冲水,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当众修剪指甲、剔牙、挖耳、挖鼻、打哈欠、伸懒腰等等。公务员在注重服饰美的同时更强调言谈之美、举止之美。言谈既要重视自己“说什么”,又要重视自己“如何说”,不讲脏话、粗话、黑话、黄话、怪话,要讲文雅的普通话、通俗话。言谈应显得热情、亲切、和谐、友善、耐心,不要急躁、生硬、嘲讽、轻慢、狂妄。行为美要做到勤于政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站立时切忌歪头、斜胯、弯腿,双手交叉合抱于胸或手插裤袋;坐时切忌摇头晃脑、前腑后仰、歪肩斜背、半躺半坐、跷“二郎腿”;走时切忌东摇西晃、左顾右盼、无精打采、惊惶失措、抢先拖后或边走边大声说笑等一副懒散、冷漠、邋遢、萎靡不振的样子。应注重从细节上培养成为一个行为有修养、举止有风度、大方得体的优秀公务员。在社交活动中,应注意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妥善地协调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高度重视自己的每一位社交对象,着力维护政府形象与公务员形象,注重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失自己的身份。一方面要掌握分寸,防止表现失当;二方面要公私分明,防止假公济私;三方面是远离财色,防止腐败变质;四方面要正视权力,防止钱权交易。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气质要求和不同的职业形象,每个人的着装,要与个人职业气质、年龄结构、工作特点、行业要求、单位环境相契合。通过规范职业着装这样的细节,规范公务员礼仪,打造健康、大方、庄重、严谨的政府公务员形象,不但必要,而且应该推广。

如何树立良好公务员形象

3,谁能给公众认知这个概念给个具体的解释或文献出处谢谢了百度

公众认知是公众心理的前提,公众对传播的信息内容认知愈深,了解愈透,那么,沟通的效果就愈佳。根据认知心理规律,公关语言艺术必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因此,掌握公众知觉、公众印象和公众心理定势,将有助于实现和谐沟通的目的。公众知觉是指公众对传播主体所形成的知觉反应和认识过程。如公众对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外部环境、人员素质等情况的了解和认识过程就是公众知觉。公众印象是公众知觉基础上形成的心理过程,是大脑对过去的感觉的回忆或形象的再现,是留在公众记忆中的公关主体的形象。公众印象在本质上是对公关主体的面貌和特点,即风格的反映,它是比公众知觉更接近公关主体内在的东西。公众心理定势是公众对于公关主体的共同心理状态与一致的行为倾向,是由经验积累而成功。它在知觉反应开始之前,就存在于行为习惯之中,支配着知觉者的知觉方向和反应方式。在政府方面,公务员的公众形象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政府通过自身的复杂组织体系和公务员队伍进行国家的统治与治理时,必然与公众发生各种关联。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对公众施以影响的同时,公众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对政府的感知、记忆和评价。公众主观认知与政府客观实在的交互混合,形成政府及公务员公众形象。在现代社会,政府的广阔活动范围使得公众经常要与政府机构接触。有调查表明,72%的成年美国人一年中至少与一个政府机构打过交道,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与更多的政府机构打过交道。接触最频繁的是税务官、学校行政人员和警察。正是在这些盲目而频繁的接触中,公众确立了对公务员公众形象的直观认识和感受,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如果忽视了公务员公众形象的塑造,对政府而言是巨大的损失。遗憾的是,日常生活中,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确常常带有习惯性的麻痹或冷漠,一些小小的疏忽不断积累成伤害政府整体形象的大缺陷,从而为政府推行政策、实现目标人为地设置了障碍。“无论在学校里讲授的政治制度观点是多么积极,一个公民如果被警察折磨,被福利机关忽视,或者被不公平地征税,是不会对政府当局有多大好感的。”公众脑海中的公务员公众形象的形成,首先必定经过一个感知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可逃避地都要与政府发生接触。正是在与政府机构以及公务员的接触过程中,人们获得对政府的初步感知。这些感知往往是零星的、浮浅的和不稳定的,甚至由于带有某种感情色彩而变得片面、极端。它可能产生于对某一政府公务员或政府行为的直接观察,也可能产生于对某条新闻报道的本能反应。感知为一种感性的体验与反应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以自发、朴素的形式迈出了对政府认知的第一步。但是,倘若换个视角,则任何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直接感知,都不好直接简单地归结为某种偶然的一时冲动,它实质上是特定的经验总结和价值取向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长期积淀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人们与政府的接触是经常性的、大范围的,人们周遭是形形色色的公务员、这样那样的政府行为、通过各种渠道散播的政府信息等等。如此丰富多彩甚至光怪陆离的外部刺激,在人们头脑中引起反应,使其内隐的心理过程产生某种变化或活动,不断重叠、加深人们对政府的认识,从而在人们脑海深处形成某种记忆。这种记忆就是人们对政府认知的第二阶段。人们对政府记忆往往是繁杂的,种种不同的印象交织在一起,作为某种存量资源影响着人们以后对政府和政治现象的认知。公众在对政府感知、记忆的基础上,自然会通过自身的分析、判断做出某种评价。与公众对政府的感知、记忆不同,人们对政府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理性行为,它在更为真实的意义上反映着人们的好恶取舍。如果政府的现实状况对某人有益或符合其价值标准,便会受到肯定性的评价,从而获得认同与支持;反之,如果政府的现实状况对某人不利或不符合其价值标准,则会受到否定性的评价,从而招致不满与敌视。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往往比较稳定,决定着他们对政府的基本态度和立场。另外,人们对政府的了解,除了直接接触外,还有大量事件是在我们的视野、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外,而且,即便是人们对政府的直接接触,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所形成的认知也未必真实。这就是“外部世界和我们头脑中的想象”之间的落差。现代社会中,政府所持有和倡导的价值理念要想被公众广泛的认同与接纳,并成为塑造政府形象的有效力量,需要满足以下符合社会所共同接受的文化传统;根一些基本条件:源上体现社会公共利益,谋求公共福祉的最大化;范围上尽可能包容大多数人的信仰取向;价值理念所标明的最终目标不可轻易改变,但追求该目标的手段可以变换。以上资料是我从别处搬来的。你最好看一下下面两本书。1、潘肖珏著. 公关语言艺术.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3. 该书论述了公众场合的语言形象、商务洽谈的沟通技巧、职场面试的应对谋略、演讲语言的表达风格、组织形象传播的语言艺术等内容。2、江苏省人事厅组织编写. 公务员公众形象读本.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03. 该书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熟经验,针对公务员公众形象建设的战略作出了有益的思考。

谁能给公众认知这个概念给个具体的解释或文献出处谢谢了百度


文章TAG:公务员公众形象读本是什么公务  公务员  公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