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的几大会典

现存的会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源出于《周官》(《周礼》), 唐 有《唐六典》。 明 清 改称“会典 ”,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著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中国古代的几大会典

2,会典之名始见于哪个朝代

会典之名始见于明代,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著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历代第一部会典为《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编成,故称《唐六典》,并於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撰成三十卷。 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仿《唐六典》制定了《明会典》。

会典之名始见于哪个朝代

3,会典之名史于哪个朝代

会典之名始见于明代,如上述。 现存的会典有:《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历代第一部会典为《唐六典》,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召修,按《周官》 会典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编成,故称《唐六典》,并於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撰成三十卷。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仿《唐六典》制定了《明会典》。   《清会典》记述清朝典章制度的官修史书。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初修《大清会典》,又称《康熙会典》,凡162卷,形式上仿《大明会典》,到了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年间曾四次重修。《清会典》的编纂形式上仿照《大明会典》﹐但具体类目颇有增损。   康熙《清会典》一百六十二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记崇德元年(1636)至康熙二十五年事﹐其中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丧礼﹐则以特例附载礼部。
会典之名始见于明代,意思是「典章会要」。会典是大多属当代官修断代式政书,以职官为纲,记录中央与地方官职制度沿革;会典著重记述法令典章,而不详备史实。

会典之名史于哪个朝代

4,明代开国之初颁布的三部儒家经典定本是

洪武十五年(1382),才欲重开科举。十七年(1384)制定科举成式,命礼部颁行各省,从此之后成为永制。洪武十七年(1384)的颁行科举定式为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许各减一道。《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易》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第二场,试论一道,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十五日,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未能者许减二道,俱三百字以上。(《明会典》卷七七《礼部-科举》) 第一场的试题旨在阐发经义,代圣人立言,写作时要有所本。因此,在洪武十七年(1384)颁行《科举成式》时,规定了《四书》、《五经》所主传注。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因所选传注对经文的解释相互抵触,并且一部分注说还有失当之处,遂命翰林学士刘三吾参订补缺,成《书传会选》一书,命礼部颁行天下,为士子读经科试的根本。第二、三场考试论、表、诏、法、判、策等,主要为考察士子对古今政事的见识和撰写各种公文的能力。洪武二十四年(1391)规定,写策时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明会典》卷七七《礼部-科举》)
1415年,由明成祖亲自主持和作序,由胡广、杨荣等人具体负责编写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

5,明代的主要法典是什么

大明律》是明朝的基本法典,历时三十年才修订完成,并于洪武三十年颁布实施。《问刑条例》是在《大明律》颁布实施近一百年以后,为了弥补“律有不载”的情况而制定的单行刑事规范
《大明律》
《大明律例》明朝的基本律、例的汇编。 《明会典》明朝的行政法规汇编。 《明大诰》太祖皇帝朱元彰发布的诏令汇编,是《大明律例》的完善和补充。
大明律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
应该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大明律,

6,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 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 亲戚及乡邻都赞同, “少女嫩妇的, 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2)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 时缺工者, 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 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4)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 (4)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 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1909 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 “??我暂时不再贫穷了。 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回答: (1)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的婚姻观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他们的认识差异 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发展特点?(8分)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认为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4分)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 的何种特点。(4分)(1)材料一说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二说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4分)明朝妇女婚姻 观存在两重性(保守性与自主性同时存在)(2分),反映明朝社会发展的特点:一方面由于理学占正统地位 影响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影响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4分)这说明明朝(明清时 期)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迟滞并存。(2分) (2)材料三认为英国工人工作条件恶劣,材料四认为英国工人工资收入提高。 (3)材料三只看到英国工人工作条件的恶劣,材料四只英国工人看到英国工人工资收入提高与生活条件改善, 各自具有一定片面性。(4 分)综合材料三与材料四,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是生活条件已有改善,但比较于社 会其他阶层,其工作条件、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各方面还是处于社会底层(4 分)

文章TAG:明会典  中国古代的几大会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