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那些要中国作家写的
来源:整理 编辑:公务员考试 2023-11-02 11:31:49
本文目录一览
1,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那些要中国作家写的
2,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定义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情况不同。1、定义不同:现代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的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2、特点不同:现代主义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后现代主义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3、发展情况不同:现代主义起初是以运动的姿态出现,目的在协助人忠于教会或回到教会怀抱,且在结构和思想上仍可赶上时代,并革除显然不合时宜的因素;后现代主义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的,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在理论上具有反传统倾向的哲学家在现代西方的各个哲学流派中都能找到。扩展资料后现代主义的特征: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后现代主义文学
3,后现代文学的具体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简称后现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後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後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後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後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後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4,后现代主义文学包括哪5个方面
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特征:(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
5,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同属现代派文学吗
后现代主义是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种文化观和审美观。它是现代主义的发展和继续。第一,无论现代主义文学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它都属于现代派文学,同现代主义一样,后现代主义不仅是对时代的一种强烈的反应,而且也是一股随着时代的巨流一起涌动的艺术思潮。《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比较》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6,后现代主义文学
问题一: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哪些? 外国的现代文学主义流派及代表:(一)存在主义文学:萨特于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恶心》,开创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文学先河。他于1943年发表的《存在与虚无》,是存在主义的哲学纲领。阿尔贝?加缪,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另一员大将,他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存在主义气息。小说《局外人》(1945)和《鼠疫》,剧本《误会》《卡利古拉》等,为他赢得了远远超过前辈的荣誉,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西蒙娜?德?波伏娃,是存在主义的女将,是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是萨特的学生和伴侣。波伏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二)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戏剧对白、怪诞、模糊、病态、丑陋的人物,若有若无的剧情,混乱不堪的思维,来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而这种怪诞的手法,贴切地表现了荒诞的主题。1961年英国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埃斯林发表《荒诞戏剧》一书,将这类作品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并予正式命名。此后,荒诞派戏剧达到了成熟和全盛的阶段,并以其“反戏剧”、“反文学”、“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尤奈斯库:荒诞派戏剧创始人,1950年剧作《秃头歌女》问世,1952年剧作《椅子》。萨缪尔?贝克特:1953年剧作《等待戈多》,轰动法国舞台,并确立了他在法国剧坛上的地位,也使他的名声享誉世界。贝克特于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达莫夫:1953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塔拉纳教授》。热内:1947《女仆》,1956《阳台》,1958《黑人》等。哈罗德?品特:是一位英国剧作家,早期作品经常被归入荒诞派戏剧。剧作《看房者》(1960),为他赢得了国际性剧作家的声誉,也是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至60年代盛行于法国文学界的一种小说创作思潮,也被称之为“反传统小说”。新小说派的基本观点认为,传统小说中无所不知的叙述者,总是试图赋予生活以秩序和意义,但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20世纪以来小说艺术已处于严重的停滞状态,其根源在于传统小说观念的束缚,墨守过时的创作方法,因此他们主张摒弃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写作方法,从情节、人物、主题、时间顺序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新小说派认为传统现实小说中的惯用语言,也必须彻底改革,因为这些语言由于长期重复使用,已变为“陈套”或“僵化”,失去了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生活的能力。阿兰?罗布-格里耶:《橡皮》(1953),《在迷宫中》(1959)。娜塔丽?萨洛特(女):《马尔特罗》(1953),《天象仪》(1959),《黄金果》(1963)。米歇尔?布陶:《路过米兰》(1954),《变化》(1957)。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1960)。为他赢得了“新小说”柱石的称誉,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玛格丽特?杜拉斯(女):《夏天晚上十点半》,电影剧本《广岛之恋》(1959)(四)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是出现在美国的、一群松散的、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及作家的 *** 体。该流派的作家都是些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的男女青年,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也蔑视社会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 *** 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讨厌机器文明,并以浪迹天涯为乐。他们永远寻求新的 *** ,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 问题二: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而在这碧绿的树枝上,红似火,艳如霞的一个个如火红的灯笼一般的石榴参差不齐高低错落的挂在树上,一个个像喝醉了酒似的一张关公脸就昭然的站在那里说:“娇美难掩,看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你可能抗拒我的妩媚?”哦!一语道破天机,贵妃醉酒中却一语中的 问题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5分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 *** )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动的难以把握的概念,渗透到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自然科学、文学、建筑、艺术、社会学、哲学、教育科学等广泛的领域。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状态”。 延伸:现代主义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现代主义思潮本身具有很复杂的背景,严格地说,现代主义不是一个什么流派,而是由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派别汇成的一股文艺思潮(包括美术、音乐、戏剧和建筑等等)。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 问题四: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分别是?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一象征主义流派 (二)意识流流派 (三)荒诞派 (四)超现实主义流派 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一)“垮掉的一代”流派 (二)新小说”也称“反小说”流派 (三)黑色幽默派 (四)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问题五:后现代主义文学有哪些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20世纪下半叶风靡世界的文化思潮,本文以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为例,分析了后现代主义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的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杜拉斯;情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80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泛文化思潮,也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这一反现代性思潮虽然孕育于30年代现代主义的母胎,但主要是后现代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适应科学技术革命发展需要的产物,也是美国社会危机和精神异化的反映。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作家莱斯利?非德莱称:“今天几乎所有的读者和作家――从1995年起――都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正经历文学现代派的垂死挣扎和后现代主义分娩的阵痛。”如同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决裂的关系一样,后现代主义也被认为是与现代主义的决裂。 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便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杜拉斯从十几岁开始写作,《情人》出版于一九八四年,当年就荣获龚古尔文学奖,杜拉斯也因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法语作家。一九九一年,《情人》拍成电影后,更使杜拉斯成为当今世界几乎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之一。 一、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 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中指出:“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突破的种种边界中,最重要的,便是虚构与非虚构,进而言之,生活与艺术的边界”。跨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情人》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后现代主义的特色。杜拉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完成了这一跨越。在她的文本中没有所谓真实与虚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她不断地说着自相矛盾的话,让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陷入困惑,把读者引入一个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中。 二、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 我们很难说清楚《情人》想表现的是什么,它的主题“决非一个法国少女与一个中国人的故事而已”。在《情人》中,我们无法清晰地分辨出现实世界和文本内容的界限在哪里,在反复的阅读中,文本的意义不断被扩散、被颠覆。在后现代主义中,所谓文本的终极意义,只是一个神话。文本的历史化与历史的文本化,其实就是文本与文本直接的关系。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想家克莉斯蒂娃称这种关系为“互文性”。各个文本之间既相互引发、相互派生、又相互指涉、相互呼应。 三、消除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 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中,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首先表现出一种“美学民众主义”。现代主义文化追求的是高雅的文化,而在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学已经消除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界限,纯文学正在慢慢的消失。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宣称“玩弄碎片,就是后现代”。①后现代主义表现的是一个零散、破碎、多元化的世界。在《情人》中,杜拉斯毫不费力的塑造了这样的一个破碎的世界,使人乍一看,觉得这个人生都是在不断的碎裂的过程当中。 四、主体的消亡与零散化 美国理论批评家詹姆逊把“主体的死亡”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之一。主体性的的丧失,使后现代主义艺术“几乎是普遍性的被称作是拼凑的实践”。在杜拉斯的《情人》中,小说的叙述视角不断变换,不同的叙述声音在文本交织出现,使主体的零散化、亦真亦幻。杜拉斯运用种种不确定的、没有名称的、说不出名字的形象,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的状态。体现出后现代......>> 问题六: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分类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派主要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 问题七: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区别文学 首先,以语言为中心,以文本和语言的创造来反应物质世界最终达到关心人的精神世界;第二,读者和作者之间就不再是理解和不理解之关系,而是读者参加创作和实验的关系;叙事结构更为琐碎和剪切化。 问题八: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文学 在此罗列一些代表作家的名字,美国的唐纳德?巴塞尔姆其代表作为小说《白雪公主》。国内方面,夏羽所著《青春语录?年方二八》(华文出版社)大胆描写直觉,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读年轻人的心理特征,配合箴言体的旁白,黑色幽默贯穿全文,其行文风格已经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是为中国的现代主义作品。中国作家阮云华的代表作《猪食洞》(海外出版)就是对现代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审视和质疑,以及通过创造“散结构”的小说结构形式,和充分利用符号的象征语言,有意识地对现代文学观的颠覆。而实际上,后现代主义并非没有文学技巧要求,也并非无深度。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个可多角度解释的人物个性和事件经历。也就是说,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不给予任何一个人物一种特定的社会定位,而是由读者自己去寻找其定位性。简单地说,主人公是好人或者是坏人,全由读者自己去定位。
7,后现代主义文学核心观念
1.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2.关系的离散化3.意义的离散化4.时间的空间化5.空间的时间化1是基石 2、3是核心 4、5是表征我的老师[博士学历]说的.后现代主义就是: 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英文名(postmodernism)。(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 (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 (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
8,什么是后现代主义文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 概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2. 特征:(1)彻底的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反“旧的”传统,对于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建立的“新的”传统也彻底否定。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文学和艺术应该是建立在对现有秩序的解构基础之上的。后现代文学不依托任何死去的或活着的理论。在体裁上,对传统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形式乃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因此,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破坏性”的文学,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2)摈弃所谓的“终极价值”。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一切传统意义上的崇高的事物和信念都是从话语中派生出来的短暂的产物,不值得“真诚”、“严肃”的对待。客观世界和人自身都被异化了,历史失去了方向和意义,社会体系不可改变。后现代主义作家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道德、美学等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他们不仅无视对这些问题的关切,甚至无视这些问题本身。他们不再试图给世界以意义。(3)后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所谓“零度写作”,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平面化。在后现代文学中,写作消失了内容,而转向“写作”自身。作家仅仅把话语、语言结构当作自己为所欲为的领地,写作成为一种纯粹的表演、操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作家往往蓄意让作品中各种成分互相分解、颠覆,让作品无终极意义可寻。(4)后现代文学蓄意打破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界限,出现了明显的向大众文学和“亚文学”靠拢的倾向。有些作品干脆以大众的文化消费品形式出现,试图模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在文体上,惯用矛盾(文本中各种因素互相颠覆)、交替(在文本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可能性的叙述交替出现)、不连贯性和任意性、极度(有意识的过度使用某种修辞手段以达到嘲弄它的目的)、短路(运用某些手段使对作品的阐释不得不中断)、反体裁(破坏体裁的公认特点和边界)、话语膨胀(把在文学创作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话语纳入主流)等手段,使得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困难重重。3. 代表作品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加缪《局外人》、《鼠疫》。 西蒙娜《女房客》、《一代名流》。萨特《禁闭》。荒诞派戏剧:尤涅斯库《秃头歌女》贝克特《等待戈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新小说派:西蒙《弗兰德公路》、萨洛特《怀疑的时代》黑色幽默派:冯尼戈特《第五号屠场》,约翰.巴斯《烟草经纪人》、品钦《万有引力之虹》符号魔幻现实:阮云华《猪食洞》垮掉的一代:金斯堡《嚎叫》、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
9,后现代文学的特点或理念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无论在文艺思想还是在创作技巧上,后现代主义文学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延续和发展。主流学术界曾经不区分“现代”和“后现代”两个概念,但由于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特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现代主义”所能涵盖的范围,因此将后现代主义文学看作一个独立的文学思潮,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并举。写作特点:矛盾 后一句话推翻前一句,全书的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贝克特的小说《无法命名者》里的结束语是个绝妙好例:“你必须讲下去。我不能讲下去,我愿意讲下去。”美国作家勒那德·米凯尔在一篇短篇小说中讲过,“靠虚构或不靠虚构,人都没法生活。”库特·冯尼格的《猫的摇篮》 里的宗教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在性别上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例如布力吉德·勃罗菲的作品《在运输中》的一个叙述者记不清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约翰·巴思的小说《牧羊郎加尔斯》中的主人公及其所爱者在口答“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时一律说:“又是,又不是。” 排列 后现代主义作家有时把几种可能性组合排列起来,以显示生活和故事的荒谬。例如贝克特的《华特》里有整整一页半如下的叙述: “至于他那两只脚,有时每只脚都穿一只短袜,或者一只脚穿短袜,另一只脚穿长袜,或一只靴子,或一只鞋,或一只拖鞋,或一只短袜和靴子,或一只短袜和鞋子,或一只短袜和拖鞋,或一只长袜和靴子。或一只长袜和鞋,或一只长袜和拖鞋。”贝克特的人物力图把数学的次序强加于经验上面,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哲学的次序。 不连贯性 上述的排列法打断了行文的连贯性。现代主义作品,如《荒原》是连贯的,只要我们能辨认出它的哲理基础;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怀疑任何一种连贯性。这方面的一个常见的情况是一篇小说以极简短的互不衔接的章节、片断来组成,并从编排形式上来强调各个片断的独立性。 随意性 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成了一种随随便便的行为,如约翰逊的活页小说,任读者去拼凑阅读的次序,从哪一页读起都可以。 比喻的极度引伸 有些后现代主义作家有意识地把比喻引伸成独立的故事,再也不回到原来的上下文中去了。作者的意图是向读者提供形形色色的繁复材料,使他无从得到综合的认识,借以表示现代世界之不可解释。 虚实结合 洛奇并没有谈及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他所列举的六种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在现代主义作品中也有表现,也许在程度上没有后现代主义那么严重。他的见解可以看作哈桑的补充。另外,英国诺丁汉大学讲师阿兰·洛德曼在《后现代主义展望》 (1981)一文中也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的余波(中译文见《外国文艺》1981年第6期)。理论特征 理念特征:反语言中心主义 后现代主义坚决否认本来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即现在所说的“形而上学”,否认本体论,否认有世界的最终本原、本质存在,否认“基础”、“原则”等问题。认为“形而上学”的东西只是一种假设;传统哲学还假设人的认识又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即认为语言可以反映对象,表述或表达对象,人们也可以通过认识者对世界本质、规律的语言表达去认识、了解世界和事物。后现代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元叙述”、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是必须打破的。 反基础主义 传统哲学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去追寻事物的“始基”即世界的终极基础,就是还原式寻找事物的终极本质。后现代主义认为“始基”、“终极本质”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在场”,就是“逻各斯”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摧毁和解构这种思想和信念。 同一性 后现代主义否认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否认同类事物之间具有某种同一性,代之以碎片、相对性。认为事物的意义是相对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偶然的,比如,每一部著作都仅仅是一个文本,没有作者,没有中心思想,不同人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阅读就是一种误读,因而作品谈不上普遍性、同一性和整体性。 反对中心 中心的存在就意味着有非中心的存在,意味着有主从、本末、内外等二元论存在;意味着本质决定现象、内决定外、中心决定非中心;也意味着人的认识总是要通过非中心而揭示中心。这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逻各斯中心主义,是理应受到批判和解构的。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中心、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以随意播撒所获得的零乱性和不确定性来对抗中心和本原。 反对理性 现代性、科学理性破除了奴役、压抑的根源,却又设置了又一新的奴役和压抑,设置了新的“权威”、“本质”、“中心”。所以,应拒斥一切现代性的理论,解构和摧毁现代性的观念、理论以及理性。 现代性使主体失去了自主性,现代主义虽然确立了主体和主体性,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主体越来越失去了自主性,同时,还忍受着内外的压力而焦虑、苦闷、彷徨、忧郁、孤独、无助,随波逐流,无所适从;主体意味着主客二分,主体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主客二分的存在,也反观了现代性的缺陷;其实主体只是现代性的一个杜撰,根本不存在。世界没有人和物的关系,只有物和无的关系。 反对真理符合论 事物的本质不是客观的只是人解释的结果,事物不存在一个先天的本质、基础,等待人们去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本质、意义只存在于人们对事物的阅读和解释行为中。应坚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知识为销售而生产,在后现代社会里,知识不以知识本身为最高目的,只是为销售而生产,因而,知识只是一种商品。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出现了一个充满噩梦与幻想的毫无意义而野蛮的世界,停滞和重复取代了动态和变化,作为虚构的“体验场”的情景,取代了现实生活与社会环境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作家追求写作(文本)快乐的艺术态度。作品内容被形式所替代,即被文体的语词、句法、反讽性修辞效果所替代。叙事中心、整体性、统一性被非中心、局部性、偶发性、非连续性的叙事游戏所取代。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出现了一个充满噩梦与幻想的毫无意义而野蛮的世界,停滞和重复取代了动态和变化,作为虚构的“体验场”的情景,取代了现实生活与社会环境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后现代文学的特点在作品的情节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虚构性与荒诞性特征。以纯粹的虚构、特定的境遇取代了传统文学围绕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展开情节,也取代了主人公与他人及自身发生的种种冲突。把人物从缺乏意义而又无法忍受的现实中拉开,出现了一个充满噩梦与幻想的毫无意义而野蛮的世界,停滞和重复取代了动态和变化,作为虚构的“体验场”的情景,取代了现实生活与社会环境在艺术手法上,后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创新,表现出随意性、不确定的特征。作家追求写作(文本)快乐的艺术态度。作品内容被形式所替代,即被文体的语词、句法、反讽性修辞效果所替代。叙事中心、整体性、统一性被非中心、局部性
文章TAG: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有那些要中国作家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