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发热的分期和常见热型

分期: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分型:按体温曲线形态分型  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消耗热、波状热、不规则热和回规热等热型 按温度高低(腋窝温度)  分为低热型(<38℃)中热型(38-39)高热型(39~40℃)、超高热型(>40℃)

发热的分期和常见热型

2,临 床常见的热型都有什么

据温度变化的特点,常见热型可分为4种:(1)稽留热,体温一直高达39℃以上,而波动幅度很小。常见于急性传染病,如伤寒、肺炎球菌肺炎;(2)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然后下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后,再有规律警交替出现,如疟疾;(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温差可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4)不规则热,1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病人发热等。

临 床常见的热型都有什么

3,常见的发热热型有哪些

(1)稽留热的典型症状: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月,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2)弛张热的典型症状: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3)间歇热的典型症状: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等;(4)不规则热的典型症状: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常见的发热热型有哪些

4,热型的常见的热型

①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②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③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④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是指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Hodgkin)病等。⑤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⑥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发热热型的分类

根据体温上升的程度,将发热分为微热、中热、高热及极高热四种。体温超过常温0.5~1℃叫微热,见于局限性炎症和轻微病程中;超过常温1~2℃叫中热,见于支气管肺炎、急性胃肠炎及某些亚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2~3℃叫高热,常见于猪瘟、猪丹毒等急性传染病过程中;超过常温3℃以上叫极高热,见于某些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在发热过程中,将每日上、下午测得的体温在特制表格里记录下来,连成曲线叫体温曲线。根据这种曲线的变化而将发热分成几种热型。对诊断疾病意义较大的热型有以下几种。(1)稽留热 体温日差在1℃以下而不降到常温者叫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猪瘟等。(2)弛张热 体温日差为1~2℃,而不降到常温者叫弛张热。常见于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3)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数度,经过一段时间降至常温,再过一段时间又上升,如此反复发热者叫间歇热。(4)不定型热 其特征是体温曲线不规则,日差有时极其有限,有时波动很大。常见于传染性胸膜炎等。
热型可分为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和不规则热。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是指体温明显升高达39~4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I ℃,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的症状明显期。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的缓解期、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然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5.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6,热分 几种呢

(1)稽留热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变动不超过1℃,这种热型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退热可渐退或骤退。临床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肠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发热病的极期。(2)弛张热弛张热体温高低不等,昼夜之间体温波动范围较大,发热时体温可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差达1.5℃~2.0℃或更多,但最低温度仍在正常体温以上。临床常见于败血症、严重肺结核、脓毒血症、肝脓肿、支气管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肠伤寒、恶性组织细胞病等。(3)间歇热间歇热体温可突然高达39℃以上,先有恶寒或寒战,经几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大汗淋漓,以后间歇数小时或1~2日体温又突然升高,反复发作,如此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称为间歇热。临床常见于疟疾,如间日疟或三日疟、化脓性局灶性感染、肾盂肾炎等。(4)消耗热消耗热体温波动范围比弛张热为显著,24小时内体温差在3℃~5℃之间。临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活动性肺结核病等。(5)回归热(再发热)回归热是指体温突然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数日后降至正常,经过若干时间又重新发热,持续数日以后,又下降至正常,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性互相交替出现,也称再发热。临床常见于鼠咬热,或在某些发热性疾病的基础上又合并其他发热病。(6)波状热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至微热或常温,不久再发,体温曲线呈波浪式起伏,称为波状热。临床常见于布氏杆菌病、恶性淋巴瘤、胸膜炎、周期热等。(7)颠倒热早晨或上午体温较高,下午或傍晚较低,与一般的发热规律(早晨或上午体温较低,而下午或傍晚较高)相反,称为颠倒热。临床上常见于持久性败血症、绿脓杆菌性肺炎,偶可见于肺结核病人。颠倒热也有的白天不热,夜间高热者,如丝虫病。(8)双峰热高热体温曲线在24小时内有两次小波动,形成双峰,称为双峰热。临床常见于黑热病、恶性疟疾、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等。(9)双相热即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一至数天的解热期,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后完全解热,称为双相热。临床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淋巴细胞性脉胳丛脑膜炎、登革热、麻疹、天花、病毒性肝炎等。(10)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的规律,持续时间也不一定,称为不规则热。临床常见于流感、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热、恶性疟疾、肺结核;也可在疾病过程中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发热疾病合并存在时,如大叶性肺炎引起脓胸及败血症等并发症时,热型可由稽留热变为弛张热。另外,发热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如解热止痛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退热,可使原来的热型变为不规则热型。发热性疾病可引起很多症状,发热仅是发热性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反应之一。发热的高低和长短以及体温的形式,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和治疗(抗菌药物、解热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的影响,因此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才可能有典型的热型。

文章TAG:分类  发热  热的  分期  热型分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