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商榷,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之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来源:整理 编辑:公务员考试 2023-11-01 04:59:40
本文目录一览
1,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之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2,枘凿冰炭是什么动物
枘凿冰炭释义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3,清代三大史考先读哪本
《十七史商榷》《十七史商榷》是我国传统史学走向总结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考证学著作。王鸣盛考史特点是首先对一部正史作总体评价,然后考证各种具体问题,最后论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史书。例如考证《汉书》,开端以“《汉书》叙例”、“《史》《汉》烦简”诸条作整体概括,以下是关于《汉书》文字和历史事实的考订,末尾附带考证《汉纪》。再如考证两《唐书》,开端以“宋欧修书不同时”、“二书不分优劣”诸条作整体概括,以下考证新、旧《唐书》书法和历史事实,结尾附带考证《唐史论断》、《唐鉴》等书。《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相比,成就突出表现在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的考订和地理、职官等典章制度的考订方面,为清理和总结我国古代史学作出了贡献。赵翼《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4,有三节吗
楼主你好,由于你的问题有点不够具体,从各个方面介绍吧。但愿有你需要的。
一、 三节有种含义,可以表达蚩尤、五观 、殷纣三恶人,指代三镇节度使,表示三段,或者将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另外,武术中将人体和四肢分称“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就全身而言,头为稍节,腰为中节,腿为根节;就上肢而言,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就下肢而言,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1. 三恶人。指蚩尤、五观 、殷纣。《逸周书·尝麦》:“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 孔晁注:“三节,蚩尤、五观、 殷纣也。” 五观,夏启之子。2. 三镇节度使。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五·三节》:“ 开平四年,鏐(钱鏐)游衣银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挂锦衣。三节者,鏐在唐已领镇海镇东两军节度,入梁又兼淮南也。”3. 三段。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唐时漕运,大率三节,江淮是一节,河南是一节,陕西到长安是一节。”4. 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老舍《骆驼祥子》四:“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二、 “三爱三节”活动就是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
5,文言文纰漏怎么说
音Pi1 Lou4。意思是“失误,差错”。 以下是《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纰漏】1.错误疏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两书均有《纰漏》篇,记谬误不合之事。 清 钱谦益 《读杜小笺上·送高三十五书记》:“ 刘辰翁 云:崆峒,犹言一大地也。纰漏至此,稍知《兔园册》者不为,而世犹宗之,何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建康实录》:“其麤疏纰漏,不可胜摘。”2.指错误,事故。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一章:“如果不是 小杨 作风严厉,很可能还会出一点小小的纰漏。”译文蔡司徒(蔡谟)渡江时,见到彭蜞,很高兴,说:“螃蟹有八条腿,还有两个蟹螯。”便命令下人烹煮。结果吃了之后,上吐下泻,以致虚弱憔悴,才知道那不是螃蟹。后来他向谢仁祖(谢尚)提起此事,谢尚说:“你不但《尔雅》读的不熟,还差点因为《劝学》没读好而死。”鉴赏此文描述了晋室南渡时北方十人蔡谟初到南方不能分辨螃蟹和蟛蜞的区别以致食物中毒的轶事,本文亮点在于谢尚的评价——几为《劝学》死:劝学中提到,“蟹六跪而二螯”,但蔡谟却认为“蟹有八足,加以二螯”,结果导致自己误食乃至食物中毒,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谈吐风趣和洒脱。
6,四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分别指哪些
古代文化史中, 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十七史,中国史学发展到宋朝,一共编著了正史十七部。1 史记 西汉·司马迁 130 卷数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卷数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卷数4 三国志 西晋·陈寿 65 卷数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卷数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卷数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卷数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卷数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卷数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卷数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卷数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卷数13 隋书 唐·魏徵等 85 卷数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卷数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卷数16 新唐书 北宋·欧阳修、宋祁 225 卷数17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74 卷数《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称“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就成了“十三史”。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因此宋朝文天祥曾告诉元代丞相博罗:“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日非应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论!”。顺治十三年(1656年)毛晋重刻《十三经》与《十七史》,并撰写〈重镌十三经十七史缘起〉,顺治十四年(1657年)钱谦益又撰写〈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后世对毛晋之评价可以说是“功于史学伟矣!”王鸣盛(1722年~1797年)著有《十七史商榷》一书,共100卷,但事实上此书也包含《旧唐书》与《旧五代史》,这是十七史所没有的,可改为“十九史商榷”。叶德辉《书林清话》说:“明季藏书家以常熟毛晋汲古阁为最著者。当时曾遍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唐宋元人别集。以至道藏、词曲,无不搜刻传之。”二十一史在十七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四史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卷数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卷数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卷数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卷数 二十四史在二十一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三史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卷数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卷数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卷数二十五史和二十六史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增加下列二史25 新元史 民国·柯劭忞等 257 卷数26 清史稿 民国·赵尔巽等 529 卷数
文章TAG:
十七 十七史商榷 读书 切要 十七史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