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发票免税额度

如果按季度纳税,那普票第一个月开8万,后两个月没开的话,是免交增值税。希望帮助到你。
开具的普通发票税额是免税的那么不用做税款的科目其它的按销售收入科目做账就行。

普通发票免税额度

2,从美国或日本邮寄化妆品的免税额是多少如果我从香港购买入海关

照顾个人的合理、正常的需要,海关现行规定:对寄自国外的邮包,每次税额在人民币500元以内;对寄自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邮包,每次税额在人民币400元以内的,均予以免税放行。超过免税额的仅征超出部分。另,化妆品的现行税率为50%。

从美国或日本邮寄化妆品的免税额是多少如果我从香港购买入海关

3,什么叫免抵税额啊

(1)“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额为零。 (2)“抵”税是指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退还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的增值税税款,首先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税款,即企业既有出口货物又有内销货物,出口货物需要退税,内销货物需要交税,按照税法规定两者可以相互抵顶。 (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子以退税.
免抵税额是指有出口货物的企业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货物,免征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企业为生产货物(内+外)所耗用的原材料等发生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是指生产企业外销实行免抵退税办法时,外销收入退税额度之内,可以抵顶内销产品应交增值税的金额。即:假设外销退税额度100万元,本期内销应交税40万元,则可以免抵40万元,剩余60万元待退税。 又如,外销退税额度30万元,本期内销应交税40万元,则可以免抵30万元。
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什么叫免抵税额啊

4,如何理解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与免征额是税收要素减免税中相关的两个概念,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经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一)起征点  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税收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起征点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如,增值税中规定销售货物的起征点为月销售额在2000元~5000元;提供应税劳务的为月劳务收入额在1500元~3000元。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可以在幅度中选择具体的数额。  (二)免征额  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  免征额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低于免征额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高于免征额时,则从课税对象总额中减去免征额后,对余额部分征税。  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16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免征额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20%等。  (三)起征点和免征额的比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1.两者的相同点  (1)二者均属于减免税范围。  (2)一般都是针对于个人。  (3)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二者都不予以征税。  (4)二者都是针对课税对象而言,而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如关税中一票的关税税额在50元以下的免征关税,此处的50元不是免征额。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2.两者的不同点  (1)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起征点与免征额是税收要素减免税中相关的两个概念,都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税收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二者经常被混用,其实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一) 起征点 起征点是对课税对象征税的起点,即开始征税的最低收入数额界限。规定起征点是为了免除收入较少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缩小征税面,贯彻税收负担合理的税收政策。 起征点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达到起征点时,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 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二) 免征额 免征额又称“费用扣除额”,是在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预先确定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在确定计税依据时,允许从全部收入中扣除的费用限额。规定免征额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生活、教育等的最低需要。 免征额的主要特点是:当课税对象低于免征额时,不用征税;当课税对象高于免征额时,则从课税对象总额中减去免征额后,对余额部分征税。 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3500元;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或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免征额为定额800元或定率为收入的20%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 1.两者的相同点 (1)二者均属于减免税范围。 (2)一般都是针对于个人。 (3)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二者都不予以征税。 (4)二者都是针对课税对象而言,而不是针对税额而言的,如关税中一票的关税税额在50元以下的免征关税,此处的50元不是免征额。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2.两者的不同点 (1)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举例】假设有甲、乙、丙3人,其当月的收入分别是999元、1000元和1001元。 假设现在规定1000元为征税的起征点,并规定税率为10%。 那么,这3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因为没有达到起征点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达到起征点,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0×10%=100(元) 丙的收入已经超过起征点,也应该全额计税,应纳税额=1001×10%=100.1(元)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规定1000元为免征额,税率依然为10%。 这时,3人的纳税情况应该是: 甲的收入在免征额之内而不纳税; 乙的收入正好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也不需要纳税; 丙的收入比免征额的数额要多,则需要纳税,但应该是收入中扣除免征额部分的余额部分纳税,应纳税额=(1001-1000)×10%=0.1(元)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数额规定为起征点和规定为免征额,对那些收入在规定数额以下的人来说,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但对于收入超过规定数额的纳税人而言,其影响就截然不同了。乙和丙在两种不同规定的情况下,所纳的税额均相差100元。

文章TAG:免税额  普通发票免税额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