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请说明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听诊器可听不见次声波,只不过是因为它有一个胸件,可以听得更清而已。据说是一位医生看见一群孩子在一堆长木上玩,孩子们轮流在木头两端说话,另一端的孩子将耳朵放在木头上听到声音而受启发,发明了听诊器,(此前医生都是将耳朵直接放在病人的胸前听诊的,不方便。)历经演变,到了现在的样子。

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检查身体请说明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2,听诊器是什么原理

听诊器工作原理: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震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患者体内的声波震动。
原理:固体传声 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震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患者体内的声波震动,但不改变频率
楼上的说得很清楚了哦

听诊器是什么原理

3,听诊器的原理

声音是一种振动的传播,它在空气中向前传播时,要被空气吸收,因此传播的距离不长,但在有些固体物质中,声音却能传得很远。古代就有“伏地听音”一法,用来判断敌情,另在从铁轨上我们还能听到很远处驶来的火车。 最早的听诊器的原理正是这样的,利用固体传播声音。 后来听诊器也经过了许多改进,现在已经有了电子听诊器,原理就不叙述了。
一个物体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然后振动的空气引起耳膜振动,从而听到声音。如果这个振动太弱,那么就听不到,或听不清。 听诊器有一个膜,贴在听诊部位,心脏或其他器官的运动引起的振动通过人体,传到听诊器的膜,通过膜的扩大作用,使听诊器软管内的气体振动,直接传到人耳内。 听诊器起的是放大作用。

听诊器的原理

4,听诊器的使用原理是什么

人听到声音的原因是所谓“声音”就是物质间相互振动传导例如空气振动人耳中鼓膜等,转化为脑电流,人就“听”到了声音。其中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KHZ。 人对声音的感受标准还有一个是音量,和波长有关,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 换句话说:音频范围内声音太响太弱都听不到,音量范围内音频太小(低频波)或太大(高频波)也听不到。 人能听到声音还和环境有关,人耳有屏蔽效应,就是强声可以遮盖弱声。 人体内部的声音如心跳声、肠鸣音、湿罗音等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不大能让人“听”到的原因是音频过低或音量太小了,或被嘈杂环境遮蔽掉了。听诊器的原理就是物质间振动传导参与了听诊器中的铝膜,而单非空气,改变了声音的频率、波长,达到了人耳“舒适”的范围,同时遮蔽了其它声音,“听”得更清楚。

5,听诊器的工作原理用物理知识回答

物体振动
利用声波工作
将分散的声波汇聚,增大声音的响度
提高响度的方法:1是使振幅增大,2是使距离声源的距离减小,3是使声音更集中。听诊器就是利用了第3。使声音更集中,来增加响度的。
听诊器的原理:固体传声 听诊器前端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体内声波鼓动膜腔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而塞入耳朵的一端,由于腔道细窄,气体震动幅度就比前端大很多,由此放大了患者体内的声波震动。 听诊器是是内外妇儿医师最常用的诊断用具,是医师的标志,现代医学即始于听诊器的发明。听诊器自从被应用于临床以来,外形及传音方式有不断的改进,但其基本结构变化不大,主要由拾音部分(胸件),传导部分(胶管)及听音部分(耳件)组成。
提高响度的方法:1是使振幅增大,2是使距离声源的距离减小,3是使声音更集中。 听诊器就是利用了第3。使声音更集中,来增加响度的。

6,听诊器主要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

BD;听诊器与回声,和声速没有多大关系。1,可获取信息。2,声音通过导管传播具有方向性。
人听到声音的原因是所谓“声音”就是物质间相互振动传导例如空气振动人耳中鼓膜等,转化为脑电流,人就“听”到了声音。其中人耳朵能感受的振动频率为20-20khz。 人对声音的感受标准还有一个是音量,和波长有关,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 换句话说:音频范围内声音太响太弱都听不到,音量范围内音频太小(低频波)或太大(高频波)也听不到。 人能听到声音还和环境有关,人耳有屏蔽效应,就是强声可以遮盖弱声。 人体内部的声音如心跳声、肠鸣音、湿罗音等甚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不大能让人“听”到的原因是音频过低或音量太小了,或被嘈杂环境遮蔽掉了。听诊器的原理就是物质间振动传导参与了听诊器中的铝膜,而单非空气,改变了声音的频率、波长,达到了人耳“舒适”的范围,同时遮蔽了其它声音,“听”得更清楚。 参考资料:http://www.prosound.com.cn/html/200005/000027.htm
B

文章TAG:听诊器  工作  工作原理  原理  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