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比较著名的实验非常多的,比如: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  尝试错误学习实验——桑代克  顿悟实验——柯勒  潜伏学习实验——托尔曼  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华生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津巴多  霍桑工厂实验——埃尔顿·梅奥  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  阿希实验 ——阿希  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  ……

有哪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2,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比较著名的实验还是比较多的,比如: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斯金纳 尝试错误学习实验——桑代克 顿悟实验——柯勒 潜伏学习实验——托尔曼 恐惧是如何形成的——华生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津巴多 霍桑工厂实验——埃尔顿·梅奥 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 阿希实验——阿希 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 …… …… 以上只是介绍了其中一部分,至于每一个实验的内容你可以去百度,因为都比较出名,相关的介绍很多的。 如果你时间是足够的,也愿意深入了解的,建议你去阅读《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心理学历史上40项经典研究的经典之作。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包括实验更有心得。

心理学有哪几大著名的实验

3,求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潜伏学习的定义

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在其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学习现象。1930年托尔曼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白鼠迷津过程中食物(强化物)对学习的作用。将白鼠分为三组:A组每天给食物(有食物奖励组),B组不给食物(无食物奖励组),A.B两组均为控制组。C组为实验组,开头十天不给食物,第十一天才开始给白鼠食物奖励。实验结果表明,A组有食物奖励,学习速度比B组快,但实验组C自给食物奖励后,错误突然减少,甚至比A组更快。托尔曼由此认为,C组虽然在10天没有食物奖励,但是他们仍然学习了迷津的“空间关系”,形成了认知地图,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教育心理学中的潜伏学习主要指:1,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它是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2,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潜伏学习在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3,潜伏学习可以在没有直接奖赏时,收集和储存信息,以备将来之需。

求小学教育心理学中潜伏学习的定义

4,教育心理学中潜伏学习和内在学习的区别

潜伏学习又称隐匿学习,它是美国心理学家E.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一种无明显的强化,其结果在一定时间后通过作业才显示出来的学习过程。潜伏学习在无奖赏时能够发生的,但在有需求时才表现出来。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在这个实验中,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内在学习,是指一个人对学习有兴趣,有毅力,不需要在外在力量的迫使下学习的一种动机,即“我要学习”是和外在的学习动机相互对应的,外在的学习动机是和社会的需求或个人的生存有关的动机,即或是自己不愿意学,但为了生计或迫于社会、父母的压力不得不学习,比如为了就业、报答父母等的学习动机,即“要我学习”。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常常是分不开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有的人可能刚开始不喜欢学习建筑设计,也就是说并没有内在的动机想去学习,但如果社会需要这个专业的人才,对个人来说就业容易而且薪水高,这就存在一个外在的学习动机,这时候原来不喜欢学习建筑设计的人也去学,而且逐渐深入地学习,从而建筑设计成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就已经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了。

5,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回复 axey 的帖子(1)托尔曼自称是一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但他关注如期望,情绪等认知因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的内部的因素,并对s—r公式进行了s—o—r的调整,试图以此来调和行为主义与认知观点的矛盾。因此他的行为主义被学界称为新行为主义。他之所以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因为他不像传统的行为主要心理学家那样过分地强调行为发生的外在因素,而转向对人的认知过程的关注,当然,这种关注是原始的,并未提出系统的认知心理学理论。(2)班杜拉的行为主义的几个核心概念是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我们都知道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具体到学习理论上,就是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概念又都是强化,只不过在具体的强化概念上有所差别。因此,整个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关键的概念就是强化,这也是划分认知学习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依据。诚然,在班杜拉的概念里出现了像自我强化这样的概念,但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强调的无疑是外部条件的作用。也许在我们今天开来,这些过程包含了认知的要素,但班杜拉的理论出发点无疑是考察更广阔的强化问题,而非人的内部的认知过程,因此,从整体上看,班杜拉的理论无疑是行为主义的。(3)对于相近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某一类似问题。托尔曼的主要实验是老鼠迷津实验,他从实验的结果中得出了诸如潜伏学习和认知地图之类的概念,并由此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学习心理学理论。这一观点,其实与格式塔学派的完型—顿悟说更为接近。其实认知地图就是一种完型的具体实例,是在机体内部形成的关于情景的比较全面的认识。班杜拉没有提出过潜伏的概念。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楼主所说的班杜拉涉及的潜伏是社会学习的一个具体过程,而托尔曼提出的潜伏学习是一种类型的学习,两者在概念的层次上就是不对等的,因此不能混为一谈。替代强化和潜伏学习也不是一会事,因为两位心理学家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实验前对实验的预期也不同,研究的方向也不一样。以我们今天的观点看,替代学习也好,自我强化也好,当然涉及到认知的因素,但是,班杜拉还是从行为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它们的,他对行为主义所作的扩展,无非是考虑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刺激,而没有改变行为主义一贯的s—r公式的研究方向。
你好!托尔曼属于强化连接理论中,在大纲解析里就有,具体哪页忘了,班杜拉是社会认知理论如有疑问,请追问。
在班杜拉之前的吧
从托尔曼以后好多心里学家开始从认知的方向研究心里

6,如何进行内隐学习

1.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ntingent decision behavior, multi-level team decision-making and implicit learning,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daptation process of the dynamic group decision-making.该研究以应变决策行为理论、多水平团队决策理论和内隐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多人动态对策和分布式群体动态系统控制任务,运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群体动态决策行为的适应性变化规律及其内在机制。2.The concept of implicit learning was invented by Reber in 1967.内隐学习的概念最初由Reber于1967年提出。3.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have been working in two areas connected to the unconscious processes in learning and memory, implicit learning and implicit memory, since the terms were invented by Reber(1967) and Graf & Schacter(1985).自从Reber(1967)提出内隐学习,Graf和Schacter(1985)提出内隐记忆以来,有众多研究者参与了对这两者的研究。2) action implicit learning动作内隐学习3) implicit knowledge内隐知识1.From industrial design, the user implicit knowledge and design knowledge were explored, the matching model of user knowledge and design knowledge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were discussed.从工业设计出发 ,讨论了用户内隐知识与设计知识的关系 ,建立了用户知识与设计知识的匹配与碰撞模型 ,探讨了其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4) implicit memory内隐记忆1.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have been working in two areas connected to the unconscious processes in learning and memory, implicit learning and implicit memory, since the terms were invented by Reber(1967) and Graf & Schacter(1985).自从Reber(1967)提出内隐学习,Graf和Schacter(1985)提出内隐记忆以来,有众多研究者参与了对这两者的研究。
按照上面的理论,内隐学习就是不要让学习者外显的学习某种规则,而是给特很多关于这些规则的材料,让其在这些材料的不断感知、接受、“暴露”中,自动的习得这些内在的规则。就像我们学习语言那样,在我们早期的时候,似乎没有有意识的学习,而我们的语言能力却能够突飞猛进的提高。这是无法完全用外显学习能够说明的。那么如果能够在实验中证明,只要给学习者不断“暴露”学习材料,而不加以外显的教学,学习者能够习得这种规则的话,那么内隐学习的神奇的效应就显示出来了。   但是,实际上很多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仅仅给予这些“暴露”,仅仅进行内隐学习是不能够掌握知识、规则的。比如最近挪威的一项关于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仅仅的内隐学习不能够习得关于化学中关于分子组成的规则。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做了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2个实验组仅仅内隐学习,一个组学习化学分子规则,只呈现分子的示意图而没有任何说明,一个组学习其他图案,相当于控制组。结果显示,2个组在后面的测试中对规则的习得没有显著差异,均与随机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第二个实验则更深入的考察了,内隐和外显学习对规则习得的各自作用,研究者将被试分成四个组,其中前2个组没有任何外显学习,后2个组有外显学习,但程度不同,第四个组有更多的外显学习,第二个组有相关的外显学习,结果显示前二个组依旧没有表现出规则习得,和随机水平无异。后两个组却表现出很强的规则习得的效应的,与前两个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出很好的规则习得的效果。而第三个实验,则降低了实验的难度,还是发现,仅仅的内隐学习是无法习得规则的,而外显学习却能够。   这个研究与先前的一个研究互为呼应,它认为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仅仅是基于统计基于相同情况多次呈现而照成的,一旦当测验的材料与学习的材料不同这种规则习得效应就会消失。而外显学习则没有这个限制,在新刺激面前,同样表现出规则的迁移和表达。   当然,这些争议还在研究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外显学习同样也是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形式,或者说学习当中,既有内隐学习成分,也有外显学习成分。关键是这两种成分如何配合、有机的促进我们的学习进程。单独强调内隐学习似乎不是一种更科学的思路,将两者有机合成,或许是解答内隐学习的真正本质的有效途径。

文章TAG:潜伏  学习  实验  哪些  潜伏学习实验  
下一篇